大厂蚕食之下的NFT市场,究竟还有多少机会?
正所谓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,NFT这把火,从小到大,从国外到国内,俨然呈现出了初具规模的燎原之势。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表现形式,NFT以自身独具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“虚拟物品的数字资产化和流通交易”这一重要目标。也正因此,各大企业纷纷入局NFT领域,积极展开步道和蓄力。
不过,在这一波“NFT风潮”里,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:目前的NFT市场虽然刚刚崛起,却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垄断之势,现有的市场也多被大厂抢先占据。在这样的局面下,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:大厂蚕食下的NFT市场,究竟还剩下多少机会?
NFT当下发展现状:呈现爆发式增长,多位互联网大厂开启布局,占据主动。
首先,我们先来看看当下NFT的整体发展状况。
从2021年3月11日,数字艺术创作者Beeple的一副NFT作品在佳德士拍卖行拍出6920万美元的天价开始,NFT的概念便彻底火出了圈,也开始了自己井喷式增长的发展道路。据悉,目前在国内,各发售平台发售物品数量约456万个,总发行量市值约1.5亿,平均售价约33.33元。以目前中国NFT的销售额以及全球NFT增长率为基础来看,,预计中国NFT市场规模会在2026年达到295.2亿元。可见其上升空间及发展潜力之大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国内的大厂显然成为了最有存在感的主角。
2021年,蚂蚁集团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支付宝发行了一批“NFT”版付款码皮肤,每款NFT限量8000份,售价为10支付宝积分+9.9元,每日分两批抢购。活动一发出,发售的NFT瞬间被一抢而空。随着活动热度的攀升,闲鱼等二手平台上出现了天价买卖NFT的现象,高价回收支付宝NFT编号。不过,闲鱼官方迅速做出了响应,下架了所有NFT商品,并且严正表示“不会给予任何的炒作空间”。
蚂蚁集团试水之后,腾讯自然也不甘落后。先是QQ音乐称将推出NFT加密艺术品服务“TME数字藏品”,向用户发行虚拟的收藏品,开启内测。随后,腾讯PCG事业群上线了国内首个NFT交易平台“幻核”。
在此之后,两大巨头也是动作不断。天猫和淘宝不断推出数字藏品活动,京东APP上也终于出现了数字藏品。值得一提的是,2021年13月,京东旗下NFT发行平台“灵稀”已上线京东APP中的小程序,首批以京东吉祥物“Joy”为设计原型的NFT开售就迅速售罄。阿里也推出了自己的NFT交易平台鲸探。
除了两大巨头,互联网新贵B站也在测试区块链场景一个月后推出了一批头像类NFT。网易则将旗下游戏《永劫无间”发行了NFT,旗下的网易星球也开始招聘与NFT平台搭建有关的人才。值得一提的是,网易星球数字藏品平台还与元宇宙产生了微妙的联系,它是其元宇宙业务的基础场景之一,为IP方提供数字藏品的合约铸造,产品营销,用户管理等整套的品牌解决方案,也为藏家提供了数字藏品的二次创作,兑换,购买,赠送,及收藏分享等服务。
大厂跑步入场,呈现迅雷之势。
通过以上的信息,我们不难得出一点:大厂们布局NFT的速度快,效率高,并且都呈现出了全面开花的进军意图。
先说速度快。NFT彻底兴起至今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,但包括阿里,腾讯,网易,B站在内的诸多大厂却已经形成了关于NFT的明确规划,并将其迅速落地,进入运营阶段。
其次是效率高。这主要体现在业绩和成果上。深耕区块链多年的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自不必多说,NFT版付款码皮肤一经发出就被抢空。腾讯旗下的幻核布局更快,其推出的首个NFT收藏品是基于知名视频访谈节目《十三邀》,名为“限量版十三邀黑胶唱片NFT”的收藏品,总数量为300枚,售价18元人民币,开售时瞬间售罄。QQ音乐的表现紧随其后,其在2021年8月9日上线的首只音乐数字藏品——胡彦斌二十周年黑胶NFT《和尚》的预售成绩为2001张,发售前预约人数超过了4万。
更重要的是,大厂还尽可能的将NFT渗透到旗下的各个领域,诸如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天猫,腾讯和京东,网易的网易星球,都有了NFT的影子。
更重要的是,头部的互联网企业具备更广的资源,更先进的技术,更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集团总部的支持背书。在这些强大优势的加持下,大厂们自然很容易就筑起“铜墙铁壁”,形成NFT领域的垄断之势。
非头部企业在NFT领域的出路,究竟在哪里?
说了这么多,是否意味着中小企业在这个领域全无翻盘和崛起的可能?也不尽然。
大厂们虽然有资源有资金有技术,但在NFT这条路上行进时,也绝非一片坦途,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。而它们难以解决的难题,可能就是中小企业破局的关键。
首先,大厂机构庞杂,分支众多,必须得顾及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问题。这使得他们在做事时务必警惕,甚至还会有些如履薄冰的束缚感,除了“禁止NFT金融化”的规定,国家有关部门对于NFT在政策方面的指向并不是很多,但鉴于相关部门一直以来的风向,“政策收紧”和‘加强管控”大概率时国内NFT的发展路径。在这种情况和趋势下,大厂们的NFT之路都走得异常小心,
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更名。目前,相关企业旗下关于“NFT”的字样全部消失,取而代之的则是“数字藏品”。很明显,这是在强调这一概念与虚拟货币的区别,只保留其“具备稀缺性”的一面。而且,改名也绝非个例,包括京东,B站,网易,小红书在内平台都统一了口径,只强调“数字藏品”。
其次,同样是因为政策的不明朗,各家在NFT方面都习惯了“至做不说”,完全没有昔日宣传炒作的噱头。以蚂蚁集团为例,随着起数字藏品业务的蓬勃发展,从支付宝小程序“蚂蚁链粉丝粒”为品牌载体开始升级成“鲸探”,而这是一个独立的APP,目前早已上线各大应用商店,但蚂蚁集团并未对“鲸探”的上线进行大幅宣传。
无独有偶,京东也同样低调,其数字藏品业务“灵稀”需要用户在搜索框中进行索引才可进入。B站则是由一个新注册的官方账号在动态中发布信息,小红书也是同样的套路。由此不难看出,各家都在通过自己低调的作为暗示一点: NFT本身并非核心业务外。
中小企业在NFT领域的重要打开方式:有的放矢,对症下药。
大厂们的顾虑较多,所以在NFT领域的探索上也偏向保守,也难以出现更多的创新,但中小企业则不必有这样的顾虑。他们的首要任务很可能只是几个或者一个NFT项目,只要合规合法,就大可以大展拳脚,为其赋能。相较于大厂的“谨言慎行”,中小企业更应该反其道而行之,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特别。当下销售额最高的NFT游戏Axie Infinity,NBA Top Shot都是独具特色的NFT游戏。
其次,在这个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,要尽可能多的为自己的产品和项目进行引流。对于头部互联网企业和有国资背景的交易所而言,流量绝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,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强大的IP。但对于经营NFT领域的中小企业来说,流量则是重中之重。
既然大IP已经被大厂蚕食,中小企业不妨换个思路,培养属于自己的重要KOL和知名社群主。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个人IP的能量不容小觑。而只要给到他们足够的奖励,他们也会十分愿意帮助导流,从而实现双赢。
更重要的是,正所谓“潮水退去,方知谁在裸泳”,NFT的热度终将退去,到时候大众在看待这个领域时也会更加的理性和冷静,会更看重实际的收益。中小项目方在运营自己的NFT项目,也要格外重视收益问题,更要赋予NFT一定的权益,让粉丝和用户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价值。只要这样,才不会透支信用,损坏口碑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会有中国特色的规则和标准在数字藏品的发行,销售以及流通等板块陆续完善起来。除了大厂以外,世链NFT也将持续关注中小企业在NFT领域的最新动态。
NFT市场形势可谓风云变幻。如果你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NFT市场最前沿,最精准的讯息,不妨关注世链NFT。世链NFT隶属于世链集团,是一个极具核心竞争力的NFT平台,致力于为包括流量明星在内一切IP打造独属于自己的NFT品牌。世链NFT将全程服务客户,从产品孵化到内容形成,再到最终的产品上线,世链NFT团队将全程参与,凭借精准的布局与专业的技能为客户进行全方位定制服务。